1968年3月出生于湖南龙山县,土家族,群众。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/上海辰山植物园研究员,观赏植物资源与创新利用实验室组长,中国科学院及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、国家博士后指导专家、国际荷花品种登录负责人,其所在实验室为上海市资源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组成成员。
教育背景
2008.08 博士(园艺学) 美国奥本大学(Auburn University)园艺系
1999.09 硕士(植物学)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、昆明植物研究所
1993.07 学士(生物教育) 湖南师范大学(211工程类)生物系
研究工作经历
2011至今 研究员,PI: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/上海辰山植物园
2009 - 2011 研究员,PI: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
2004 - 2008 研究助理,美国奥本大学(Auburn University)园艺系攻读博士学位
2001 - 2003 项目研究经理、课题主持人:上海四季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1999 - 2001 助理研究员,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
1999 - 2000 访问学者,日本富山县中央植物园(Toyama Botanical Gardens)
1993 - 1996 助理实验师,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
田博士科研记录:
田代科及所在课题组主要从事植物资源的分类、多样性保护、观赏植物资源创新和产业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。在观赏园艺学和植物分类学方面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研究积累,对观赏植物资源考察、分类评价、引种栽培、育种、繁殖生产及开发利用十分熟悉。田代科自1993年以来先后在湖南师范大学、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、日本富山县中央植物园、上海四季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、美国奥本大学、中科院华南植物园、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/上海辰山植物园等单位开展科研工作,主要开展观赏植物分类及资源评价、引种驯化、栽培生理、种质创新、重要性状的遗传发育机理等研究。目前研究类群主要包括荷花、秋海棠属等重要观赏植物。组织参加大量野外考察,采集标本5000余号,约1.5万份;引种栽培植物4000多种(品种),包括400多种(品种)秋海棠属植物和900余份全球莲属资源;对国内外100余家植物园、花卉企业进行了访问交流。主持或参加约20项国内外科研项目。发表植物新种10个,培育园艺植物新品种40个(其中27个获国际品种登录,多为第一培育人),开创我国荷花、虎耳草和秋海棠品种首次获国际品种登录;发明芍药一年多次开花技术和荷花生长曲线关联施肥技术;创建了世界莲属资源圃(International Nelumbo Collection)、国家首批花卉种质资源库(全国荷花种质资源库)、国际荷花网(数据库)和秋海棠在线(Online Begonia)等网站,已申报国家秋海棠属种质资源库;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(排名2)、美国奥本大学杰出留学生、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(排名3)、美国秋海棠学会“鲁道夫·齐森亨尼奖”等多个奖项;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(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、PloS One、Scientia Horticulturae、HortScience、Phytotaxa、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、Plant Diversity等SCI期刊收录20余篇),产业科普论文30余篇,主(参)编专著四部;获专利八项;同国内外科研机构联系广泛,在国内外做学术交流报告100余次(包括多次科普报告),同国际秋海棠和荷花相关研究者、生产者和企业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,并热心植物多样性和保护方面的科普教育事业。现为国际荷花品种登录负责人,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秋海棠专业委员会主任,中国园艺学会水生花卉分会常务理事及水生蔬菜分会理事,中国花卉协会荷花分会理事,中国植物学会高级会员,中国园艺学会终身会员,国际园艺学会(ISHS)会员,国际睡莲水景园艺协会(IWGS)和美国秋海棠学会(ABS)终身会员,英国皇家园艺学会(RHS)会员等。